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记者陈洁)2012年,汉漾海他作为一名大学新生初到江城,青年如今,马聪梦青融入创新涌动的聪星辰大春武汉,他已成为一名工程师。征途
十年,上逐马聪聪见证了武汉翻天覆地的汉漾海变化,武汉也见证了他的青年成长。
“牢记兴船报国初心,马聪梦青不忘兴装强军使命,聪星辰大春成为有理想、征途有本领、上逐有担当的汉漾海时代青年。”

马聪聪工作照。青年(受访者供图)
2022年,马聪梦青马聪聪入围了武汉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联合发起的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推选。
追梦军工,勇做科研先锋
也许是心中一直都有的军工梦,4年前硕士毕业,当马聪聪了解到自己的专业符合军工企业的招聘需求时,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华为、VIVO等高薪企业抛出的橄榄枝,选择留在武汉,进入军工央企。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工作上面对过压力大、项目变化快等一些困难,但马聪聪从未曾想过放弃,“每次试验成功的兴奋感让我着迷。”他称,每每想到自己参与的装备有朝一日能够真正用于国防建设,这种自豪感马上使人无限向往。“也许就是家国情怀使我无问西东。”
[!--page--]马聪聪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军工质量关乎国防装备安全,马聪聪对工作保持敬畏感,时刻追求零缺陷、零容忍、零极限。“如果失之毫厘,将会谬以千里。”
2021年,马聪聪加入某项目开始某型装备的科技研制工作,相较之前,该装备结构更复杂、功能更丰富、要求更严格。
面对全新的挑战,没有经验可循更没有捷径可走,为了项目推进更顺利,马聪聪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积极与技术责任单位沟通交流,不断了解装备功能与要求,不断探讨指标与判据,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为确保模型更具工艺性,不断向身边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主动深入现场,向现场学习,积极与工人师傅探讨,刻苦钻研,对于工艺性较差的设计主动向设计责任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在参与研制的该型装备结构复杂、尺寸小、公差严、精度高,在对图纸设计时,马聪聪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如履薄冰的严谨。
“仔细检查模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特征,认真标注尺寸,积极校核图纸与设计文件。”
靠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军工新兵”马聪聪最终较好地完成了该型装备的施工图纸设计工作与技术文件编制工作,为该项目的顺利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武汉给了他机会,也让他看到了自己
2012年,小镇青年马聪聪离开家乡山东潍坊,来武汉理工大学读书,开始了对专业、未来和世界的探索。
求学期间,他时刻保持对专业知识的渴望,时刻提醒自己要提升本领,时刻不忘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在本科与硕士阶段,马聪聪连续七年获学校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除了刻苦完成学业,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他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与文体活动,作为团支书积极为同学排忧解难,作为班主任助理、住楼辅导员,马聪聪与助教共同努力架起学弟学妹们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弟学妹们收获无悔且充实的大学生活。
科研的梦一直在马聪聪心底,硕士期间,他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同时,发表两篇软件著作权以及两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老师、同学和武汉这个城市,让马聪聪意识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他的内心有一种声音,“似乎是时代的呼唤,精彩的人生并不仅意味着拥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个人经历,更在于将自我与时代与国家紧密融合。”马聪聪坦言。
十年甘坐冷板凳,老一辈科学家们艰苦条件下都不忘科学报国的国家使命让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马聪聪敬仰。

马聪聪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从小受到的教育中,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筚路蓝缕、勇攀高峰、开拓创新。”马聪聪称,耳濡目染他们建立研究所、试验站和生产厂等先进事迹,军工梦的种子也在自己的心中被悄然种下。
2023年春节,马聪聪回到老家过春节,因为疫情,多年没有和家人团聚,今年的春节假期让他非常放松,“回家见了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变化都很大,都在努力使自己更优秀,这也给了我一种强大的动力,提醒自己要一直进步。”
春季是万物萌生,也是希望的开端,马聪聪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继续投入科研攻关中。
在新时代的召唤下,马聪聪这个“新武汉人”更加坚定内心的选择,“我要不断学习,严谨求实,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逐梦青春,不负韶华,去奔赴人生中的下一场山海。”
【编辑:肖翩】